PLM业务流程的设计与再造

PLM编码涉及范围包括系统中技术信息文件、PLM流程单和日常业务用到的物料。技术信息文件包括各类图纸、表格、产品数据、工艺等文件。PLM流程单包括所有流程用到的,依据模板产生的,承载

产品应用

plm

业务流程

设计与再造

1.1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编码业务设计
编码涉及范围
PLM编码涉及范围包括系统中技术信息文件、PLM流程单和日常业务用到的物料。技术信息文件包括各类图纸、表格、产品数据、工艺等文件。PLM流程单包括所有流程用到的,依据模板产生的,承载各类信息的电子单据。物料是指公司业务中用到的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PLM编码系统是PLM业务运作的前提,用来唯一标识企业资源信息,包括技术信息、流程信息和物料等各类信息。

 
编码原则
在编码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唯一识别;

   (2)类别区分;

   (3)编码不反映具体意义;

   (4)一旦确定,不再变化;

   (5)尽量全部使用数字;

   (6)编码尽量短;

   (7)编码长度必须标准统一;

   (8)保持跳号,在编码中预留空号以保障日后物料的变化扩展。
 
编码业务流程设计
编码系统作为企业内部使用的标识,具有绝对权威性,不可更改性和全面覆盖性特征。为了确定编码的唯一来源,不因其他来源而产生歧义,对公司所有业务信息的编码,在设计时统一规划为通过PLM来分配定制。在PLM中定制首先是针对各类流程,文档和物料建立相应的编码规则,然后在不同的数据流中调用定制的规则,产生大家都能读懂的,不可更改的资源唯一标识。
 

信息文件编码和生成
对于流程单包含的附件编码,根据附件的不同用途属性,来建立分配相应的编码规则。使用的时候是在填写流程单信息的附件添加时候,在添加附件之前先要根据选择的附件属性来调用对应编码规则,从而产生对该附件的编码。
 

流程单编码和生成
对于PLM流程单据的编码,根据流程的不同,建立分配不同的编码规则。使用的时候是在填写提交流程单时,由系统根据流程规则,自动分配流程单编码。
 

物料编码和生成
物料编码是企业业务运作的基本凭据,通过使用物料编码,让业务人员迅速定位使用的物料,获取该物料特征。对于物料的编码,根据不同物料种类在PLM系统里建立相应的编码规则。使用的时候是在二次开发平台中,申请物料编号时候,自动带入PLM的编码规则,产生新的物料编码供使用。
 
物料编码业务流程,主要规划部署为如下几步:第一步,在PLM系统平台中,定义物料分类编码规则;第二步,在物料号申请系统中引入分类编码规则,填写物料类别属性,带出新生成的物料编号;第三步,业务人员把新生成物料号填入PLM物料信息申请发布流程单,流程审批发布后,正式生效。
 

1.1.2权限控制设计
权限管理范围

PLM系统的权限管理范围,涉及PLM系统的所有业务领域,包括:

   (1)系统使用权限——主要是指系统的登入登出,帐号密码,内容导航等基本权限。

   (2)流程单据使用权限——主要是指对流程单数据信息的权限,比如是否能够查看该单据,是否能够修改单据的某些字段;是否能够查看单据某些字段的内容等。单据访问权限可以控制到单据内每个具体字段信息的读写。

   (3)流程角色审批权限——在指定环节,指定条件下,对指定流程的审核权限。

   (4)项目管理权限——主要是指项目管理模块的使用权限,包括在项目管理中不同角色的权限,如项目经理,项目领导,项目成员等各自的权限。

   (5)用户管理权限——用户管理权限是供帐号管理员专门使用的权限,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用户,赋予用户具体角色权限的操作权限。

   (6)系统管理权限——系统管理权限是指对PLM系统管理操作的权限。包括系统参数配置,流程配置,权限角色配置,流程单据模板配置,条件配置等管理系统需要的权限。
 

权限帐号管理原则
在权限管理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需要的角色权限应添加,不需要的不用加。需要使用系统的员工开帐号,不需要的不用开。

   (2)一个用户一个帐号,保持帐户人员一一对应。

   (3)流程单权限底层定制,角色封装,人员赋予原则。即先在底层做流程表单访问权限设置,将权限赋予具体的角色组,把组信息加到具体的用户帐户上去。

   (4)流程操作量身定制原则,需要指定有权限的人才能编辑提交相应流程里新的信息审核单。某一流程环节的具体审批人,通过具体单据信息和流程环节灵活确定出有权限做审核的操作人员。
 

权限管理设计
在具体权限管理中,需要在PLM的基础平台结构上,结合实际的需要来进行权限的规划。用户的权限主要聚集在三个方面:

   (1)PLM流程单数据信息的使用权限;

   (2)流程流转过程中的权限分派;

   (3)项目管理模块中的角色权限分派。
 

PLM流程单数据信息的使用权限
在流程单数据信息使用权限设计方面,要求对于不同的应用流程进行访问控制。不同功能组人员能到和自己业务相关的PLM系统内容,接触不到其他和自己业务不相关的地方。这样即提供了信息安全的保障,也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被不必要的信息打扰,而陷进数据和功能混乱的泥沼。
 

在设计访问流转单据内数据信息方面,要求访问权限具体到数据域和对数据域的操作级别。数据域具体到流程单内的字段、受影响对象和附件信息等。操作的级别设计为包括填写、修改、导入、导出、搜索具体字段信息;获取,替换,只读、搜索流程单附件;导入、导出、编写、提交流程单;创建、修改、删除、搜索受影响对象信息等多个方面。
 

流程流转过程中的权限分派
在流程流转过程中的权限分派方面,权限信息设计为具体到流程状态改变、审批条件定制和环节操作。流程状态改变包括对流程的发起、审核和发布权限;条件定制,指什么样的条件下,指定谁有审批权限;环节操作权限是指在具体某环节中,是否可以手工添加删除审核人,审核拒绝或者通过流程信息,是否可以手工切换流程到别的环节等权限。
 

项目管理模块中的角色权限分派
   在项目管理,权限主要集中在角色、任务操作两方面。对于角色,设计为项目经理,项目领导和项目成员三种。任务操作权限,基于之前的角色来分配。项目经理能够制定总体计划、人员组成和规划项目结构,建立和分配总体项目任务、计划;项目领导能够制定局部项目计划、接受任务、拆分任务、重新分配和执行任务;项目成员接受或拒绝任务,执行或完成任务、提交任务成果等权限。
 
1.1.3流程运行设计
流程定义和涉及范围

流程审批是PLM主要的业务过程,是指流程单承载信息从填写提交到最终发布所经历过程。流程审批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业务,如图纸评审、技术审核、项目计划、物料发布、价格变更、文件交付、库存信息发布、供应商审核、工艺审核、客户支持资料发布等。内容覆盖到SCM,ERP,CRM,CAPP等。
 
   
从流程审批用途上来看,审批流程可以分为申请流程和审核流程。申请流程是建立信息并申请许可或同意的流程,比如工程变更,新产品立项,新价格申请,物料申请,均为申请流程。审核流程则是提交技术信息或资料,由相关技术或业务人员检查校验信息的正确性、合理性、合规性、规范性等各方面的要求,在确认符合或匹配后,信息经过审核进行正式发布,供将来持续使用的流程。比如设计图纸审核、工艺审核、项目计划、测试方案等流程,均为审核流程。
 
   
PLM可以根据各种复杂多样的条件,对PLM流程每个环节审批的人员或部门进行设置,满足流程审核要求,实现各部门的有序协同,在信息完成流转过程后予以正式发布。PLM的这个优势是其他系统所无法做到的,在项目众多、产品结构复杂和研发角色多变的环境中,没有任何其他系统能够基于如此复杂的审核机制,开发出满足审核要求的流程。
 

流程审批原则
流程审批主要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权威性原则。流程是个过程,最后产生的是公司的一种标准,标准一旦产生,不能违反,要求相关人员都得遵循。

   (2)协同性原则。流程不是由简单一个人能决定的事情,要求必须要由多个人员或部门协作检查后才能确定发布。

   (3)量身定制原则,不同的流程有不同的流程单模板和审批条件控制,需要为每一个流程进行专门的定制开发,实现需要的功能。
 

流程运作设计
在PLM系统中,审核条件的分类设定由以下几个因素来决定:

   (1)基于部门,设定部门相关审核人员,如多媒体研发部门的资料,在提交前,需要有多媒体开发部门的领导审核确认才能继续流转。

   (2)基于硬件平台产品设定相关项目审核人员,比如在CPU为双核平台上提交的技术信息,需要由相应技术人员审阅或验证是否可以在双核上正常使用。

   (3)基于软件版本设定相关审核人员,比如是在Android4.0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产品,要由Android的技术人员审核验证。

   (4)基于项目,设定相关审核人员。比如对于项目资料的提交,需要经过项目经理的审核确认可用后才能正式发布。

   (5)基于资料内容,设定相关审核人员。比如资料是元器件参数信息表,对表的格式参数就得加入质量部门审核,查看表格是否规范。

   (6)基于研发过程,设定技术审核人员。比如是对硬件结构或材料进行变更,就要根据硬件研发要求引入系统测试验证人员审核,验证硬件变更后,性能是否符合原来的要求。

   (7)基于安全级别,设定相关审核人员。比如当外发信息文件的安全级别是比较高的,就得加入安全审核部门人员的检查验证,或职级较高的高管检查确认信息是否可以流转外发。

   (8)基于运营环节,设定相关审核人员。比如当申请使用一个物料,那么根据物料在运营中涉及的业务部门,在申请过程中需要由每个涉及使用的部门进行通告会签。

   (9)基于信息用途,设定相关通报人员。比如资料是提供给第三方客户生产用的,就需要添加销售和技术支持部门的检查审批,在通过后,才能提供到第三方客户处。
 
   
由于审核条件设定的多样性,为了灵活匹配不同条件因素,流程设计成到具体环节的程序定制、审核分配。流程可以根据流程表单信息,确定下一步流程走向和审核分配;也可通过到达某环节触发二次开发程序,来确定之后流程走向和审核分配。
 
   
信息生效是流程最后结果,无论流程如何多变,内容如何复杂,最终需到达两个状态,关闭和发布。当对某一操作进行审核时,流程最后到达关闭状态,业务人员根据描述进行业务操作,如文件外发操作,元器件替换操作等。当在进行数据信息的审核时,流程内数据信息最后进入发布状态,发布时触发数据信息的公布或同步,如物料信息的发布和同步到ERP等。
 
1.1.4.资料管理业务系统设计
资料信息管理涉及范围和分类设计

资料信息管理涉及企业内部所有的资料,包括产品数据、开发数据、项目数据,生产数据等多个方面。资料信息管理主要是指资料的流转。流转的范畴包括,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信息流转,内部人员之间信息流转,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信息流转,企业与客户的信息流转,企业与其他职能单位的信息流转等方面。
 
   
为了加强对资料信息的管理,需要对资料类别进行细分。在系统中,对文件资料的分类,设计为根据资料数据隶属的不同业务领域来划分,不同业务数据,分配不同自动编码。当需要查询相应业务领域的信息时,只要通过对资料编码的模糊检索,就可以查询到该领域的所有信息,再结合资料建立时间、物料属性或所属项目来过滤数据,快速定位到需要的文档数据,便捷高效。
 
   
在IC设计企业中,根据企业的业务特征,资料类别划分为封装工程、生产测试、数据表格、设计文档、内部定义、PCB、用户手册、质量文档、认证文档、原理图、系统测试、第三方软件、验证文档、晶圆文档等多个大类。每个大类,匹配调用一类自动编号。大类包含若干小类,小类是资料内容信息的进一步归纳说明。
 

资料管理模块设计
PLM系统涉及到对各类技术资料的管理,并且部分技术资料安全要求较高,为了对资料进行安全高效的管理,设计了把PLM管理的资料发布到了两个安全级别不同的位置存贮的结构。对安全要求较高的资料信息,PLM将之放到内部网络,而把普通安全要求的资料放在外部网络。内部网络和互联网隔离,不能使用移动存储设备。而外部网络则可以连通互联网和移动存储。
 
   
PLM系统内建立多个流程用来发布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资料,包括版图设计,参数信息,项目资料,技术分析等。当需要访问资料信息的时候,在有权限的前提下可通过多个途径来进行查询获取。包括通过资料类型、PLM流程单号、关键字搜索、文件发布日期和提交部门等多个途径。在需要时,流程提供资料版本更新发布的方式,可以用新的资料替换老的技术资料,并保留版本信息。
 
   
为了保证文档安全快速的流转,项目设计了灵活的管理机制。在系统中,当有一些资料需要传送给外部第三方时候,我们建立文件外发管理流程;当一些安全要求较高的文件不能从内网提取时,我们建立了资料由内转外的管理流程。无论是文件外发还是文件内转外,我们都在流程中根据具体用例加入严格的多环节审核,只有在所有环节人员审核批准后,发布在PLM系统时,申请的操作才能由环节指定的具体人员来执行。通过PLM电子流会签,审批能够快速的流转直到发布;通过严格审核机制,企业规避了可能的资料泄露风险。
 
1.1.5技术研发管理系统设计
技术研发管理系统涉及范围和内容

技术研发管理是指对研发过程的管理。是从项目开始规划到最终产生用于量产的样品这个过程中涉及的过程。技术研发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研发过程和模式,完全的管理到开发各个环节并不容易做到,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对一些关键点的管控,却是公司非常需要的。
 
   PLM对技术研发的管理表现在:
   (1)对研发技术资料产生过程的管理,这些资料包括版图信息,元器件性能参数,技术分析,测试方案等多个方面。

   (2)对研发阶段的控制。主要体现在版本的控制上,当硬件或软件完成一个研发阶段后,会产生一个新的版本信息。这个版本需要经过PLM流程各环节人员的验证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发布。发布以后也标志着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
 

技术研发管理遵循的规则
技术研发管理遵循的规则包括:

   (1)可验证性。新的技术信息都应该是经过测试验证过的,正确无错。

   (2)规范化要求。研发过程应该根据一定的规范来执行,借助规范,可以在科研过程中发现技术创新,确认研发成果。

   (3)风险可控。研发过程中需要控制研发的随意性和不可预见性。由于研发过程中引入了企业不熟悉或者未掌握的新技术,有一定的风险,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控制。

   (4)紧跟项目和产品需求,对研发的过程控制要紧跟项目或产品的计划进度,确保相关研发工作不延误或少延误。
 

技术研发管理设计
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说,要面对许多未知的东西。为了解决这些未知的事情,需要加入流程的控制,引入更多的人员和部门参与进来,降低风险。在研发过程进行以后,一般都会有各种形式的产出物,包括技术资料信息和产品样品等,这些产出需要通过PLM流程来通报或者检查审核,才能最后发布。发布出的信息需要存档备案,并且这些内容即作为当前产品运作的技术资料,也为以后新的开发项目提供参考。另外,关于产品研发,从过程来看,往往划分出了很多阶段;从硬件和软件角度来看,研发会出来很多版本;从项目执行的角度来看,又会存在许多类似里程碑的节点。
 
   
基于以上的研发实际过程,PLM系统建立了多样化的流程管理体系,以匹配研发中不同功能、过程和领域的审批需求,支持研发稳定有序地开展。对未知领域,PLM系统建立专家联合评审流程,掌控研发风险;对于技术信息,PLM系统建立若干技术资料审核流程,审核各类技术信息,确认相关研发成果;对于研发过程,PLM系统建立版本发布流程,阶段节点审核流程等,确认研发阶段目标实现和项目运作等各类进度信息。这些流程在所有环节审核通过后,在整个企业内部予以正式发布。
 
1.1.6项目执行系统设计
项目管理涉及范围

项目管理过程是实现对产品相关项目的计划、执行、产出、资源、成本和整合的综合管理。项目管理包括研发项目管理,测试项目管理,生产项目管理和客户产品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从执行过程来看,项目分为多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由多个任务组成,而任务是否完成则体现在任务的结果上,而结果的确认需要通过PLM流程确认发布。
 

项目管理遵循的规则
项目管理遵循的规则包括:

   (1)计划性原则。项目在执行时要有计划,如果没有计划,项目具体执行情况就无从谈起。

   (2)总体监控。项目进行到什么阶段,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在总体上要能实时监控,以保障项目正常开展。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介入,尽快解决。

   (3)任务多次分配拆分。一个大的项目里面往往包括多个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一个任务可能会被多次拆解或分配到更适合的项目人员处进行。因此任务分配要灵活,有层次。

   (4)资源的灵活管理分配。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力资源,要能够通过进行分派和调配。

   (5)时间的灵活管理分配。对项目各阶段和任务的时间,要能够进行分派和调配,让项目成员能够照计划,按时间来完成任务。
 

项目管理执行设计运作
项目管理模块基于“阶段-任务-节点”的管理模型,集成项目和产品数据,主要功能是实现对产品相关项目的计划、执行、产出、资源、成本和整合的综合管理。

   项目的过程概述如下:
   (1)开始项目定义,确定项目范围,进行阶段划分,预估时间,成本和资源使用情况;

   (2)进行计划编制,完成整体项目计划;

   (3)根据计划进行资源调配,包括项目排程,成本预算,人员配置等各类信息的设计调整;

   (4)对项目人进行分解合并,组合好后下达任务,进行分派;

   (5)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组成员,根据任务要求,进行项目工作;

   (6)在项目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各类数据,呈现项目的执行情况。
 

在实际的PLM运作中,从项目里不同成员位置的角度,把项目运作层次结构设计如图4-1所示:
项目管理层次 
图4-1 项目管理层次
 
为了充分发挥PLM综合强大的功能,系统从项目管理层、计划层和执行层三个角度来展示项目的执行情况。不同角色都能得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专门视图,来高效的参与和进行日常的项目工作。在执行时,系统把项目设计成以“阶段-节点-任务”为主线的管理方式,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在项目过程中,把项目设计成多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项目拆分为多个任务;当一个任务完成后会转化为产出物,如分析报告或产品样品等;对产出物进行PLM的流程审核,在通过流程确认后,正式宣布该任务信息完成,在项目执行进度管理中,更新项目状态。
 
   
基于以上的设计原理,我们在PLM平台上设计项目操作,执行过程如下:项目经理建立项目和基础数据,加入项目组成员,建立项目任务并分派到项目成员处;项目组成员接受任务以后,通过改变任务状态或填写任务开始日期来开始执行任务,执行方式或者是把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分派,或者自己直接开始执行任务。当任务完成后,执行人提交任务成果或信息资料。激活PLM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触动系统自动更新项目进度到该任务已完成状态。当所有任务均完成以后,由项目经理整体审核,确认达到项目预期目标,结束并关闭项目,储存相关项目信息记录在PLM系统内。
 

1.1.7运营系统设计
运营管理涉及范围

在生产制造领域,运营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在IC设计企业,生产制造外包给第三方供应商来进行后,运营整个过程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即使这样,IC设计企业的运营依然和其他公司的一样,涉及到了采购、生产、库存、分销、运输、财务等各个领域,涵盖了SCM和ERP的大部份运作环节。
 
   
在运营过程相对分散以后,生产过程被分解到几个地方来进行,这个时候对运营控制的要求就非常高了。我们需要通过PLM结合其他业务系统组成的运营管理模块,对运营中的每个环节进行集中的管理,以便牢牢地控制住整个过程。
 

运营管理遵循的规则
   运营管理遵循以下几个规则:

   (1)实时性。对日常的业务要能够实时地进行管理和控制,拥有主动权。

   (2)连续性。运营过程中,无论是供应链环节间转化还是生产厂商间生产衔接,都要保持连续性,避免由于一个环节的问题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过程。

   (3)灵活选择性,对于每个业务范畴应该有两到三家供应商,一方面避免只找一家后导致的一家独大状况,避免运营过程环节的被动;另外也是便于在必要时,可以及时提高产能;最后,在每个环节引入两三家公司的竞争,可以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

   (4)信息同步。因为业务内容涉及太多,不同业务领域用到同样的数据信息时,必须保证信息一致正确,不然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及时做到信息同步非常重要。

   (5)关键环节,严格控制。重要固定的环节,需要由信息系统来进行控制管理,即保证关键信息的有案可查,又避免人为因素给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
 

运营管理的设计和执行过程概述
当研发部门将样品和技术参数送到运营部门的时候,就意味着运营部门要完成之后的所有事务,直到量产出正式产品送至客户处。这其中主要的环节,包括生产用原材料和生产制造业务的采购,委外生产供应商的运营管理,涵盖了从研发样品到成为客户处正式产品涉及的所有环节。这里先把各部门同PLM的交互图表示如图4-2所示:

运营模型 
图4-2 运营模型
 
   从上图中,我们清晰看到,内部运营和外部供应商执行,经过PLM平台的整合,有效地衔接在一起,保障了业务顺畅稳定的执行下去。
 

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主要包括对原材料采购和委外生产订单的管理。对于采购部门来说不但要管理好原材料价格和供应商信息,还得能够处理可能出现的采购风险。比如当一些采购原材料或供应商出现问题时,需要迅速找到替代原材料或供应商信息,保证运营过程的稳定连续。PLM系统中为规避采购风险,专门建立了物料价格审核、替代料审核和委外采购供应商审核等多个流程。相关信息在审核通过后,在公司内部发部,相应的业务才能参照执行。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包括物料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收货发货,生产组织、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等。生产管理是涉及生产过程中具体的工作。在PLM系统中我们对于生产发料,建立发料请求审批流程,对生产过程中的用料发料进行审核管理,可以控制生产用料,避免未知损失。对于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发送环节,建立发送审核单,使相关人员知道物料发送情况,提前做好需要的安排。
 
   
为了数据的标准统一和业务高效运营,PLM综合信息系统建立了物料基础信息从PLM到ERP系统的同步。同步过程为每6个小时,通过定时运行开发好的java程序,将PLM发布的物料数据读取出来,复制到中间数据库,再由SAP系统每天两次定时读取导入到中间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将PLM发布的物料信息传输到SAP的物料组数据信息中,供日常ERP业务运用。
 

产品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从工程角度,对生产进行的管理。包括对生产技术信息、技术指标、生产价格、过程研究等方面进行的管理。工程管理偏重于管理科学。在PLM系统中我们建立了生产过程审批流程,用于对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技术过程进行审批发布,以规范生产用信息。为了对生产过程的可靠性进行控制,建立了自动化测试审核流程,包括CP测试和FT测试等,对测试程序和测试结果进行审批发布,发布的数据用于在外包生产厂商处对比检测数据,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
 
   
为了管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A公司建立了从PLM到B2B系统的测试程序管理发布流程。B2B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部门开发的用于生产供应商和公司生产运营间信息交互的平台,测试管理的流程如下:

   (1)工程管理部门先建立测试过程,对合格产品进行反复实验,获取正常状态下的测试数据;

   (2)工程人员把测试程序、过程和结果数据填入PLM流程单审核通过后发布;

   (3)PLM综合信息系统把测试过程和程序发布到B2B系统里,发布的机制是流程单审核到发布状态好,自动触发数据同步,将相应数据导入到B2B系统中;

   (4)生产供应厂商查询对照B2B里的测试过程,对产品进行实际测试,将测试结果和数据提交给工程管理人员;

   (5)工程人员对比PLM系统流程单发布的结果和供应商提供的生产产品的测试结果,若信息匹配,则通过检测。如不匹配,要求生产供应商寻找并解决问题,直到测试数据和PLM内部测试结果匹配为止。
 

芯片封装技术管理
芯片封装是包装电路芯片外壳,建立内部芯片运作与外部电路桥梁的过程。芯片封装的特点是技术精密,工艺要求精细。在外包生产过程中,封装部门需要提供详细的文档和图纸供生产厂商参照来进行大规模生产封装。在PLM系统,我们建立芯片封装文档审核发布流程,对所有封装生产的技术信息进行审核。在审核发布后,自动触发数据同步程序,PLM综合信息系统将PLM流程单涉及的技术信息、图纸等同步到B2B平台。生产厂商登录到B2B,查询获取PLM发布的封装技术资料,在大批量生产中参照进行生产。




 
1.2流程设计改造
1.2.1流程改造提高企业效率

PLM系统的引入,对以前的体制产生深刻的变化。基于以前低效落后的工作方式,PLM系统在实施前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替换清除掉手写信息流转过程,加强部门协同,实现完全的电子化运作,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和企业内部的标准统一。项目对涉及的每个流程都做了详细的规划设计。在这里将具有代表性例子,进行详细说明。
 
   在流程说明涉及到的图例中,会有一些常用环节名称,这里先说明如下,包括:
   (1)Pending环节:是流程单在编辑,还未提交的状态。

   (2)Submit环节:是流程提交环节,在Submit后,流程进入审批,流程单信息通知或供环节相关人员审核。

   (3)Closed状态:表示流程单已通过所有环节后,流程关闭。

   (4)Released状态:表示流程信息已通过所有审核,在企业内部正式发布状态。

   (5)Hold状态:表示流程单不再进行流转,进入暂停状态,该状态不大用到。

   (6)Cancel状态:流程信息取消,该状态基本不用。

   (7)Review(option):未指定审核人员的流程环节,供流程变更时,添加指定审核人条件的地方,当该环节无人审核时,流程自动通过该环节,不用审批。




 
1.2.2文件外发流程
在产品部门业务运作中,经常出现客户支持部门需要把一些技术参数信息和外围代码发给客户处,供客户开发和生产时候使用。PLM系统上线之前,并没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当客户经理需要外发一些资料时,都是先邮件发到研发部门获取资料,整理后再邮件询问自己部门的领导和项目经理检查,确认是否能发。确认同意后,再通知部门助理记录外发文件记录,包括文件路径、文件名、外发日期、外发给的单位等。最后客户支持人员将文件发到客户处。整个过程步骤和涉及人员都较多,再加上邮件延迟,人为耽误,严重影响了外发效率。
 
   
在PLM系统上线之后,过程直接通过PLM流程来实现。要求资料人员打包相应数据,列出资料所在位置,交由其他管理人员审批,到最后发布。过程避免了邮件来来去去用的时间,直接邮件通知环节审核人员审核即可;也不需要进行手工记录,在信息发布后,可以直接在PLM的电子文档记录里进行查询。流程过程如图4-3所示:
文件外发流程 
图4-3 文件外发流程
 
在上面流程图中,FM——表示Function Group,指由专门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审核;Responsibility Dept Audit——部门领导审核;PM——项目经理审核;Project QA——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审核;后面几个环节分别为总监审核、VP审核、CEO审核,这几个环节主要根据文件内容保密程度来决定,保密程度越高,签批人员职位越高,一般来说只要到总监审核就可以了。在整个流程审核通过后,申请人员可以进行文件外发,流程关闭。




 
1.2.3研发图纸管理审核流程
在半导体企业的产品研发中,图纸是硬件开发部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当研发人员完成一个图纸的设计,就需要进行审查,通过后才能用于产品的硬件结构中去。
 
在PLM系统上线之前,企业并没有对研发信息集中管理,导致技术资料图纸被不同的研发人员以不同的方式保存在不同的电脑或存储路径下。图纸信息名字一样,内容不同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不熟悉的人员见到后不知道应该选哪个,只好一个个人去问。即使版本唯一,但当要找需要的资料时,往往不能马上找到。在图纸评审时,由于审核涉及到多个部门人员,研发部门往往通过Excel记录加邮件讨论的方式进行,过程漫长,并且缺乏权威性。
 
在引入PLM之后,所有的图纸信息以附件的形式加到PLM流程里提交发布。当需要寻找图纸时,研发人员只要到PLM系统查询图纸发布流程里的PLM流程单附件即可,由于是审核发布的,查询者不用担心图纸的正确性。当多人协同审核时,PLM会通知相关技术人员进入PLM来进行审核,在人员都审核通过后,图纸信息即可马上发布了。图纸审核流程如图4-4所示:
图纸审核流程 
图4-4 图纸审核流程
 
在上面流程图中,Reviewer Team Review——表示专门的相关审核团队成员进行审核,该环节人员系统根据流程单信息自动带出审核人员;PQA feedback TR Result——指产品部门质量管理审核;High-Level Approval指专家审核。在流程审核通过后,附件版图向公司正式发布启用。




 
1.2.4新物料信息发布流程
在企业里,只要生产产品就会用到物料,随着老产品升级和新产品开发,会不断需要新的物料计入产品成本并用于生产。在新系统上线之前,新物料的基础数据更新比较随意,缺乏系统的控制管理。在拿到新物料信息后,采购部门把信息价格以邮件形式发到其他业务部门通告备案,再手工更新数据到ERP系统中,由于基础数据可直接在ERP里面修改,导致同样的物料,价格变动频繁,不能有效的管控。往往是价格已更新了,但其他部门人员由于没留意邮件,所以还不知道。
 
   
引入PLM后,新物料的基本属性不能再在ERP系统里面随意添加,而必须走PLM流程,在物料属性审核发布后,同步发布的信息到ERP系统内。这样操作,加强了物料管理,堵住了原来的操作隐患,使日常管理规则有序。新物料部件发布流程就运作如图4-5所示:
物料发布流程 
图4-5 物料发布流程
 
在上面流程中,CE Review——器件工程师审核;MKT Review——市场部门审核通告;FP&A Review——财务行政部门通告;ERPS Review——企业资源管理部门审核;Logistics Review——后勤部门通告;Logistics Audit——后勤部门审核;Purchase Review——采购通告;Purchase Audit——采购审核。




 
1.2.5BOM发布流程
在ERP业务过程里,物料清单是产品结构的技术性描述文件,列出了产品的构成项目,还表明了项目之间的结构关系。在IC行业中,BOM表明物料元器件之间的层次隶属关系以及数量关系。BOM最开始的来源是硬件研发部门。
 
   
在PLM系统之前,BOM信息由研发部门内部确定后提交,打印出来后交到采购部门签字确认,再转给物料管理部门盖章存档,由物料部门手工录入到SAP系统里。BOM在设计好后,研发人员直接把BOM信息转给运营部门,缺乏验证环节,容易发生问题,给企业带来损失。BOM信息流转由于涉及几个部门,并且是纸质签核,一个BOM从提交到最后进入ERP系统往往要好几天时间,效率很低,浪费纸张。
 
   
在新系统上线后,PLM对BOM流程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BOM信息首先由研发部门人员在完成BOM设计后,以附件形式在PLM里提交。提交后由项目领导和器件工程师审核通过,流转到采购,再转回器件工程师导入BOM信息进PLM综合信息系统中间表,正式发布。邮件自动通知到物料管理人员处,自动同步发布到SAP中,无须再做其他操作。整个过程实现了BOM电子签核,项目人员技术人员的验证把关,自动通知到物料管理人员,同步到ERP系统,效率大大提高,BOM发布流程如图4-6所示:
BOM发布流程 
图4-6 BOM发布流程
 
在上面流程中:PL Review——项目领导审核;CE Review——元器件工程师审核;Purchase Review——采购审核;CE Inport DB——元器件工程师导入BOM信息到中间表;Bom Check——BOM信息核对,确认后正式分布。




 
1.2.6 自动化测试发布流程
在IC生产制造过程中,自动化测试是计算产品合格率、控制产品生产质量的重要 手段,通过提取自动化测试数据对比质量好产品测试结果,可以清楚掌握芯片在产线上 的生产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在原来的运营过程里,A公司与生产供应商通过B2B平台交互,企业工程部门将 测试软件包和操作步骤发到B2B平台上,供应商每周定期去B2B平台上下载相关信息, 并按照要求进行测试。供应商测试完成后,在把测试结果通过 B2B 平台发布给企业内部工程部门,由部门内相关人员对数据进行检查分析。
 

在这样交互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一些小变化,而频繁变动测试软件包内容,并且测试数据量大,造成了工程人员核对数据的过程繁琐,效率低下。工程人员要先查询测试数据来自哪个软件包,然后再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不同工程人员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经验来对测试结果进行判断,从而确定生产过程状态,这给生产过程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在引入系统后,自动化测试发布流程单详细列出了设备、测试软件和测试结果信息,经过内部人员审核通告后发布在企业内部,并自动同步相应测试软件信息到B2B平台上,供供应商查询下载。通过PLM流程,保证了数据信息的权威性,避免测试包的随意变动,提高工作质量。审批单使设备、测试软件和测试正常结果一一对应,方便了工程人员查询核对。工程人员根据统一标准进行判断,就消除了分析结果时人为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把标准测试结果发布在企业内部而没有提供给供应商参考,增加了企业工程人员生产管理的主动性,而供应商由于没有参考信息,在生产时会更加注意严格质量标准。自动化测试发布流程如图4-7所示:
自动测试发布流程 
图4-7 自动测试发布流程
 
   在以上流程中,PE Check——产品工程部门审核;QA Check——质量部门审核。




 
1.2.7物料替代料审核发布流程
物料替代料主要是指产品硬件物料的替换。一方面,由于产品元器件可能因为暂时的缺货或质量问题,不能使用,影响生产,这个时候需要及时补充其他的物料进来替换,保证产品的正常生产;另一方面,由于产业发展,一些元器件会由于技术发展更新,而不再生产,这个时候需要有合适的新元器件更新替换掉老的物料。
 
   
由于替换料涉及到多个部门的使用,包括从研发到生产的协同,在物料替换上还分为处于产品研发阶段的物料替换执行、处于量产阶段的物料替换执行、客户处使用替换元器件参考三种情况,不同的阶段的物料替换需要不同的部门人员进行审核,所以过程复杂。在老的信息系统基础上,由于缺乏进行物料替换集中管理的手段,信息分散,不便于查询,各部门人员之间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通过邮件联系实现物料替换。其他部门没有掌握相关信息,为了自己业务需要,往往导致重复工作,重新寻找替换料。
 
   
在PLM系中,对统物料替换的整个过程进行了集中的管理,涵盖所有相关部门。通过流程审核机制,PLM控制了不同物料替换情况的流转审核途径,引入项目管理环节,根据物料替换具体信息,手工调配相应的部门,进行技术验证,保证替换的安全性。当非技术部门需要进行物料替换时,不需专门寻找技术部门人员,只要登录到PLM系统,通过该流程单数据信息查询,即可找到正在使用的替换物料。同时在流程审核发布后,物料信息自动同步到ERP系统中,全方位地在运营实践中进行相应替换,构建出强大的业务同步性能。物料替换流程如图4-8所示:
物料替代发布流程 
图4-8 物料替代发布流程
 
在以上流程中,Procurement Review——采购审核;CE Review——器件工程师审核;Engineering Verification——工程师验证;Add 2nd Source替代件增加变更;CE Check——器件工程师检查;Product SW PM/Update Version——产品软件项目经理审核,更新版本信息;FAE Leader Review——用户支持部门领导审核通告;Platform Part List Update——平台部件信息列表更新后,正式发布。




 
1.3 本章小结
该章详细地描述了系统每个模块的涉及领域、设计过程、原理和实施后的现状效果过程和执行情况,模块包括编码系统模块、权限系统模块、流程审批模块、资料管理系统模块、技术研发系统模块、项目执行系统模块和运营系统模块。在对各模块设计进行详细介绍以后,针对PLM中最重要的流程设计改造进行了研究,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流程,说明了流程是如何通过改造来优化企业运作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举例说明的流程包括:文件外发流程,研发图纸管理审核流程、新物料发布流程、BOM发布流程、自动化测试发布流程和物料替代料审核发布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