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M系统民机企业与供应商协同设计和制造应用方
介绍了PLM研究背景、PLM思想和技术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供应商评估及协同质量的管理研究。重点对民机供应商协同质量管理进行了论述,协同质量管理是指以客户的质量需求
产品应用
1 PLM研究背景
我国的大型客机研制项目,采用了航空企业通用的“主制造商—供应商协同研制”模式。在多组织协同研制产品的背景下,需要借助于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技术来保证研制过程。面对现阶段新型号研发任务,存在着飞机产品结构难以规划、产品研制阶段构型状态繁多、以及工程更改管理没有有效控制手段的问题。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的发展为飞机的产品数据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和解决方案,可实现清晰的产品数据结构多视图管理、产品数据构型状态控制、工程更改管理高效可控,减少由于更改带来的版本混乱,或者流程难以控制、流转效率较慢等问题,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如何在大型客机项目中有效组织和管理海量的产品数据,实施构型管理,是该型号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和难题,非常值得研究。
2 PLM思想和技术特点
构型管理是一门建立和维护产品技术完整性、保证产品质量和有效性的学科,可使产品在不断改善性能的研制生命周期中成本减少,投资效益最大化。飞机研制是一个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研制过程涉及机械、航电、飞控、材料等多个学科域,需要组织多学科、多系统、多公司相互协作,处理各种接口问题和横向协调问题。
在飞机基本型设计确定之后,由于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客户的特殊需求,还会引起飞机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大量改进和改型。再考虑到飞机零件百万级的数量级因素,可以推测出飞机产品数据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
为了约束、控制和管理飞机研制过程,保证飞机产品数据在传递、更改过程中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按计划完成不超过预算、达到性能要求,且满足客户需求的飞机产品,构型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面临分散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大量跨系统、跨组织的更改,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如果不实行构型管理,将很难想象如何有效保证飞机产品数据的有效性以及研制过程的规范性,从而得到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航空行业,早年并没有提出“构型管理”的概念,但在军机研制中有一个类似的说法,称为“技术状态管理”。伴随着现阶段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新型支线飞机ARJ21的顺利研制,涡桨支线客机新舟60在市场营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参与波音、空客等转包生产项目交付额不断提高,这样的形势极大地促成了国外先进构型管理概念的引入,进而初步确定我国民用飞机构型定义与控制规范化的内容。目前针对构型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依据客户个性化要求进行产品配置设计,即在已有的产品型号上,对客户选型进行配置和修改,满足产品多样化需求。
4 供应商评估及协同质量管理研究
大型客机设计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特点决定它不可能由一家制造商独立完成所有的研制任务,必须依靠外部供应商共同完成。大型客机制造业供应商作为其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环节,是主制造商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重要源泉,供应商质量更是关系整机质量,加强对供应商质量管理,有助于提升质量。
本章主要分析民机供应商管理特点,从协同质量管理角度研究供应商质量管理内容,提出了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飞机行业供应商层次众多,涉及冶金、化工、先进材料、机械、电子、信息、等技术和产业,且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飞机精度要求高、制造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发动机、机载设备和重要材料长期由美国、欧盟等知名公司提供,新供应商很难打破它们的霸主地位。在我国民机制造主机企业的供应商结构中原材料、成品供应商所占比重较大,零部件供应商的比重较小,飞控,航电等系统供应商及发动机供应商与国际航空制造业有较大差距,伴随着我国大型民机制造项目的启动和相关支线飞机研制生产,零部件供应商所占比重将呈上升态势,对外部供应商的管理将会对民机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要。
波音公司对供应商管理的主题思想是以波音的先进质量体系为基础,逐步推行AS9100系列标准。为了实施对供应商的管理,波音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对供应商的要求和标准,提供了相应的质量管理工具(如先进质量体系工具手册、关键特性波动管理评估工具),并建立了供应商绩效测量体系,形成了系统的、可实施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相对于国外飞机行业供应商管理,我国客机主制造商缺乏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互利共赢关系的意识,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协调仍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互信度比较低等特点。
5 民机供应商协同质量管理
协同质量管理是指以客户的质量需求为导向,围绕产品质量,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等遵循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一系列活动中,实现各个层次的协同化管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供应商作为成员企业,是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利用供应商这一外部资源,加快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创造和管理企业关联关系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供应商协同质量管理是一种基于快速响应竞争环境下的,以供应商的多企业协同运作为管理对象的新兴质量管理模式。
为了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进,必须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企业的供应链是由许多优秀厂商互相配合而形成的,其优劣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是一种共同发展的关系,即合作伙伴;供应商评价工作在维持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航空制造企业供应链关系复杂,参与主体复杂,生产周期长,供货及时性和质量要求高,计划性强、终端客户服务繁重。供应商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维持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供货的及时性,进一步降低供应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需要对供应商的业务运作、生产能力、质量系统、企业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做出合理的决策。供应商的评价过程中要考虑供应商的品质、价格、到货日期、售后服务等多个定量或定性的因素,要使评价全面、具体、客观,实非易事。
企业在评估供应商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设计一种风险最低的、合理的供应商结构,并谋求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现代供应链方式下,供应商的评估应按照一套严格的规则,诸如质量保证体系、财务稳定性、环境标准等,在严格评价模型指导下,采用量化原则评定供应商,在此及基础上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供应商评价的一般过程是:设定评价管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选定评价内容,供应商评价操作,评价结果反馈。
评价基本目标的设定是供应商评价进程的起点与主要依据;评价指标内容是评价业务的基础,内容数据的详实程度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正确度;供应商的评价操作是评价业务开展的具体化,主要包括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建立供应商选择目标、建立评价标准、建立评价小组、供应商参与、评价供应商和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等几个部分;评价结果用来选择最优的供应商并及时反馈给采购部门和对应的供应商,能够促使供销双方及时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及早修正不足,提高绩效。综上,本文论述的飞机构型管理模式及系统解决方案在该飞机研制项目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飞机构型管理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我国的大型客机研制项目,采用了航空企业通用的“主制造商—供应商协同研制”模式。在多组织协同研制产品的背景下,需要借助于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技术来保证研制过程。面对现阶段新型号研发任务,存在着飞机产品结构难以规划、产品研制阶段构型状态繁多、以及工程更改管理没有有效控制手段的问题。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的发展为飞机的产品数据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和解决方案,可实现清晰的产品数据结构多视图管理、产品数据构型状态控制、工程更改管理高效可控,减少由于更改带来的版本混乱,或者流程难以控制、流转效率较慢等问题,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如何在大型客机项目中有效组织和管理海量的产品数据,实施构型管理,是该型号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和难题,非常值得研究。

2 PLM思想和技术特点
构型管理是一门建立和维护产品技术完整性、保证产品质量和有效性的学科,可使产品在不断改善性能的研制生命周期中成本减少,投资效益最大化。飞机研制是一个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研制过程涉及机械、航电、飞控、材料等多个学科域,需要组织多学科、多系统、多公司相互协作,处理各种接口问题和横向协调问题。
在飞机基本型设计确定之后,由于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客户的特殊需求,还会引起飞机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大量改进和改型。再考虑到飞机零件百万级的数量级因素,可以推测出飞机产品数据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
为了约束、控制和管理飞机研制过程,保证飞机产品数据在传递、更改过程中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按计划完成不超过预算、达到性能要求,且满足客户需求的飞机产品,构型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面临分散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大量跨系统、跨组织的更改,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如果不实行构型管理,将很难想象如何有效保证飞机产品数据的有效性以及研制过程的规范性,从而得到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航空行业,早年并没有提出“构型管理”的概念,但在军机研制中有一个类似的说法,称为“技术状态管理”。伴随着现阶段我国民机产业的发展,新型支线飞机ARJ21的顺利研制,涡桨支线客机新舟60在市场营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参与波音、空客等转包生产项目交付额不断提高,这样的形势极大地促成了国外先进构型管理概念的引入,进而初步确定我国民用飞机构型定义与控制规范化的内容。目前针对构型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依据客户个性化要求进行产品配置设计,即在已有的产品型号上,对客户选型进行配置和修改,满足产品多样化需求。
4 供应商评估及协同质量管理研究
大型客机设计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特点决定它不可能由一家制造商独立完成所有的研制任务,必须依靠外部供应商共同完成。大型客机制造业供应商作为其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环节,是主制造商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重要源泉,供应商质量更是关系整机质量,加强对供应商质量管理,有助于提升质量。
本章主要分析民机供应商管理特点,从协同质量管理角度研究供应商质量管理内容,提出了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飞机行业供应商层次众多,涉及冶金、化工、先进材料、机械、电子、信息、等技术和产业,且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飞机精度要求高、制造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发动机、机载设备和重要材料长期由美国、欧盟等知名公司提供,新供应商很难打破它们的霸主地位。在我国民机制造主机企业的供应商结构中原材料、成品供应商所占比重较大,零部件供应商的比重较小,飞控,航电等系统供应商及发动机供应商与国际航空制造业有较大差距,伴随着我国大型民机制造项目的启动和相关支线飞机研制生产,零部件供应商所占比重将呈上升态势,对外部供应商的管理将会对民机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要。
波音公司对供应商管理的主题思想是以波音的先进质量体系为基础,逐步推行AS9100系列标准。为了实施对供应商的管理,波音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对供应商的要求和标准,提供了相应的质量管理工具(如先进质量体系工具手册、关键特性波动管理评估工具),并建立了供应商绩效测量体系,形成了系统的、可实施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相对于国外飞机行业供应商管理,我国客机主制造商缺乏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互利共赢关系的意识,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协调仍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互信度比较低等特点。
5 民机供应商协同质量管理
协同质量管理是指以客户的质量需求为导向,围绕产品质量,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等遵循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一系列活动中,实现各个层次的协同化管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供应商作为成员企业,是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利用供应商这一外部资源,加快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创造和管理企业关联关系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供应商协同质量管理是一种基于快速响应竞争环境下的,以供应商的多企业协同运作为管理对象的新兴质量管理模式。
为了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进,必须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企业的供应链是由许多优秀厂商互相配合而形成的,其优劣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是一种共同发展的关系,即合作伙伴;供应商评价工作在维持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航空制造企业供应链关系复杂,参与主体复杂,生产周期长,供货及时性和质量要求高,计划性强、终端客户服务繁重。供应商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维持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供货的及时性,进一步降低供应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需要对供应商的业务运作、生产能力、质量系统、企业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做出合理的决策。供应商的评价过程中要考虑供应商的品质、价格、到货日期、售后服务等多个定量或定性的因素,要使评价全面、具体、客观,实非易事。
企业在评估供应商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设计一种风险最低的、合理的供应商结构,并谋求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现代供应链方式下,供应商的评估应按照一套严格的规则,诸如质量保证体系、财务稳定性、环境标准等,在严格评价模型指导下,采用量化原则评定供应商,在此及基础上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供应商评价的一般过程是:设定评价管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选定评价内容,供应商评价操作,评价结果反馈。
评价基本目标的设定是供应商评价进程的起点与主要依据;评价指标内容是评价业务的基础,内容数据的详实程度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正确度;供应商的评价操作是评价业务开展的具体化,主要包括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建立供应商选择目标、建立评价标准、建立评价小组、供应商参与、评价供应商和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等几个部分;评价结果用来选择最优的供应商并及时反馈给采购部门和对应的供应商,能够促使供销双方及时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及早修正不足,提高绩效。综上,本文论述的飞机构型管理模式及系统解决方案在该飞机研制项目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飞机构型管理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